拜拜
拜拜
臨水 夫人創設了居家佛堂,而拜拜之儀式,在各宗、流及地區的演化下,產生了各種的儀式與規則,而其中摘要如下:
1.敬天、佛:一般於正月初九之敬天及各佛之聖誕或節日,主要以鮮花、四果、菜碗(六或十二)、茶心等。敬天時如家中設有天公爐,則下供桌移至天公爐之下後方一點敬拜,如無設天公爐時則在家門口敬拜,而金紙以天公金等;敬佛則於寺或家中神明廳敬拜即可。
2.拜神、敬地:俗話說”神要興,人要旺(即旺丁)”,平常拜神以清香即可,隨時可拜,以保香煙不斷,至廟參香則有金紙、鮮花或四果(兩者皆有也可);而聖誕時則以鮮花、四果、三牲或五牲(視神位高低,神位高者五牲,以賞兵、將)必備、壽金,而本宮端午時敬拜肉棕、七夕時敬拜油飯及湯圓(需有紅色湯圓)。
3.拜地基主:為拜居家之保佑者,一般於年初一、清明、中元、中秋等大節日拜,一般以有肉之飯菜敬拜及金紙以二五(適量)。
4.祭祖:以祭日、除夕、年初一、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節日拜,一般以有肉之飯菜敬拜及金紙以二五(適量),而端午時可只以肉粽敬拜,一般以中午以前敬拜,如時間不許可則可前一日拜。
5.拜好兄弟:於初一、十五日在門內拜,以有肉之飯菜敬拜、餅干、水果及金紙以二五(適量),清香以三柱插於飯中,飯需放飯匙;於初二、十六日在門外拜,一般為從商之家或公司敬拜,以有肉之飯菜敬拜、餅干、水果及金紙以二五(適量),清香插於每道菜中,飯需放飯匙,最好中午以前敬拜。
6.普渡:於初七月(視各地區普渡日不同)在門外拜,一般以地區性拜為主,以有肉之飯菜、水果、餅干敬拜(現在方便行事有肉之飯菜有時都不備)及金紙以二五(適量)、普渡金(視地區),清香以每道菜插,飯需放飯匙,及設毛巾、臉盆放於小椅子上。
而拜拜時要說什麼呢?
各宗、流及地區有不同的說法,主要如下:
1.敬天、佛:”信士○○○**節日(平時則無節日),備※※※(祭品),敬拜◎◎◎(神明名稱),期保佑閤家四時平安”,若有請幫忙者將事說於後。
2.拜神:”信士○○○**節日(平時則無節日),備※※※(祭品),敬拜◎◎◎(神明名稱),期保佑閤家四時平安”, 若有請幫忙者將事說於後。
3.拜地基主:” 地基主今日**節日備※※※敬拜,期保佑閤家平安”。
4.祭祖:” 歷代祖先今日**節日備※※※敬拜(除夕、年初一、中秋請諸祖先一同團圓),期祖先保佑閤家平安、事(學)業順利”。
5. 拜好兄弟:” 好兄弟今日**日備※※※敬拜,期保佑閤家平安、事(學)業順利”。
6.普渡:” 諸好兄弟今日**日備※※※敬拜,期保佑閤家平安、事(學)業順利”。
一般而言有事請求幫忙,以至廟中敬拜神明或敬天、佛時以口語化表述,若表明要答謝者,即為”許願”,而答謝需簡要明確,不可含糊或超過能力所及,於事後需回謝,未回謝者或無法及者即形成背信,自負因果;若有困難達成,需向許願之神、佛明報並經允許。
本宮若有事請求者,只留當事人姓名及其所在,若行動者,說明某時在什麼時間請求幫忙,特別注意不留生辰八字。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