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安宮入神安座10週年文化活動說明(1)
|
臨水 夫人陳靖姑的事蹟
於未開天地之前,有位南山仙姑,仙姑之六條魂魄轉世為六人,之後仙姑收六人歸列仙道,在開天地後世人合稱七仙女。
唐朝年間眾神佛向南海觀音佛祖祝壽,時洛陽江妖氣沖天(唐朝初年唐三藏至西方取經,玄天上帝成佛化身之時將腹腸肚切投入江中即變成龜、蛇二怪,至宋仁宗歷二百四十年,在江中食人不少),且來回過江民眾眾多,但由於洛陽江潮水甚急,難以造備,就由八仙助建橋柱,觀音佛祖指點助建橋樑,再由當時縣老爺王延彬施工興建,於建造完竣後名為洛陽橋(為橋樑建造之始),以使萬世過江之便。
為解萬民之苦,佛祖指頭血一點,七仙女十二條魂魄代佛祖下凡塵轉世為女,取名陳靖姑。
於明帝李克用二年歲次丁亥年(西元九二七年)正月十五日 寅時瑞生,父陳昌,母葛氏,出生時陳家堂上金光閃亮沖天,至三歲睿智聰明,能念觀音佛經,稟性純孝。六歲能畫觀音佛像,安設佛堂奉敬供養(為居家佛堂創設之始)。七歲每日在繡房靜養,早晚誦經禮佛,不染閒事,言語端莊不苟,左右鄰里外人笑言陳家出妖怪。十七歲,父親陳昌奉徵召從軍平亂,然背上生疽,靖姑割股療親,並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滅敵,戰勝亂平回鄉途中,玉帝賜白寶馬,即速回返家中,恢復女身裝束。十七歲年尾,父母許婚劉杞,靖姑被迫不嫁,為觀音佛祖座前善才良女奉大士法旨引渡靖姑前往閭山學法。(閭山地點位於龍潭壑一帶水底,海水潮漩歸流回空分道直入濠壑)。
(本文摘要自臨水平妖誌)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