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巡安宮入神安座10週年文化活動說明(7)

巡安宮入神安座10週年文化活動說明
巡救蒼生安撫黎庶



道光年間歲次庚戍(西元一八五○)年臨夫人陳靖姑由北港朝天宮離開後,由陳蛙在山仔腳小壇,用手轎在各地救世辦事,一段時日後返回天庭。


西元一九三三年再由天上聖母、蕭府千歲向天庭接正身旨令在山仔腳(為現今北港鎮新街里)由陳玉蘭接旨。


自民國二十二年歲次癸酉年(西元一九三三年)臨夫人陳靖姑初降,由乩童陳玉蘭領旨救世,當時僅一小壇,(據乩童起乩表示陳玉蘭為臨夫人陳靖姑六條靈魂轉世來救世),民國二十九年(西元一九四○年)農曆七月初一日起,乩童陳玉蘭開始於台北、彰化、虎尾等地救世,渡世救人,由於臨夫人陳靖姑,神威顯赫,有求必應,故信徒日眾,民國三十九年(西元一九五○年)至元長,十年後不時有信眾欲建神宮,但由於天上聖母希臨夫人陳靖姑在其左右,民國四十九年(西元一九六○年)請至北港國賓持續濟世,後因地主之房子另有他用,再移至北港鎮樹腳里三年,至民國五十四年(西元一九六五年)信徒倡議,由陳秋義開始募款,在北港文星路購地興建,當地基建置完成後,才發現那區域為工業用地,且為戒嚴時期,所以再用泥土蓋住,暫停興建,在陳秋義四處奔走請人協助下,俟將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用地,再持續興建,宮廟建好後,命名為巡安宮,由陳玉蘭當主持持續救世,而在旁協助,宮內一切事務由其他委員處理,至民國七十九年(西元一九九○年)陳玉蘭離世,陳玉蘭計救世共五十年。在陳玉蘭離世之前,臨夫人陳靖姑指定陳秋義接該宮主持,接續救世服務工作。
由於財政有限(陳秋義接主持時只有新台幣七十餘萬),所以巡安宮一直未建有鐘、鼓樓及玉皇大帝神殿,而陳秋義當主持後仍持續幕款,購置廟旁土地及設備置放處一棟,當準備興建鐘、鼓樓時由於管理委員會之反對,且諸事紛爭下,在民國八十九年(西元二○○○年)3月某晚上約18時許,主持與家人在宮廟中研商,紛爭只會為宮廟留下壞名聲,人之生命有限,宮廟留傳數代,退一步或許可以免除紛爭,決議將宮廟留給管理委員會管理,陳秋義心想將回去經商,即請示臨夫人陳靖姑並上天宮請旨,奉玉旨後,臨夫人陳靖姑指示宮廟中之事物將全部留下手橋由臨夫人陳靖姑擇吉時奉玉旨後進行交旨帶領眾神安置原陳玉蘭之開基神像請在世子兒請回家供奉,並擇四月四日離去,另外臨夫人陳靖姑指示陳秋義要在居家持續濟世救人工作,而陳秋義即依臨夫人陳靖姑指示通知各委員,並辦理移交。在民國八十九年歲次庚辰年(西元二○○○年四月四日)由北港巡安宮移駕至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之居家,經歷三年後,民國九十一年(西元二○○二年)二月三日歲次辛亥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二日)玉皇大帝下建廟旨,臨夫人陳靖姑並指示將在此建立祖廟,且將於三年後建成安座,同樣名為巡安宮,但當時陳秋義即想天神居於居家,實難以釋懷,但當時財政並無分文,如去幕款,將無人從事救世工作,但臨夫人陳靖姑即指示到時將有貴人相助,而陳秋義即開始籌備工作,並從事救世工作,於吉時奠基興建。

第二任主持  陳玉蘭
第三任主持  陳秋議
 
 
臨水夫人在西元1965年間於北港鎮樹腳里辦事三年之所在地
 
 
臨水夫人至西元2000年間於北港鎮巡安宮
 
 
臨水夫人西元2000至2005年間於嘉義縣辦事之所在地
 
目前本宮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